新娘盖头由谁来揭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宋朝时是由至亲中的双全女亲来揭开新娘盖头。《梦粱录·嫁娶》中说:“其礼官请两新人出房,诣中堂参堂,……并立堂前,遂请男女双全女亲,以称或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这里有祈求吉祥之意。吴地东莱一带的婚俗,新娘盖头要由婆母揭开。朱轼《仪礼节略》中说:“吴东莱婚礼,婿妇交拜后举蒙头,遂就坐。按内则,女子出门必拥闭其面,蒙头即拥面也,俗谓之盖头。以锦为方帕,横直四尺,女辞父母,拜毕,即以帕盖头,升车至夫家。交拜,必姆为去之。乃合卺。”
但最普遍的习惯,还是新郎亲手为新娘揭开盖头。根据《通典》的说法,唐朝时新娘的盖头是“夫氏发之”,宋人朱熹也主张揭盖头的人应是新郎,“妇拜,婿答拜,婿为举蒙头。”《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新人蒙着盖头,喜娘披着红扶着。……傧相赞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宝玉此时到底有些傻气,便走到新人跟前说道:‘妹妹身上好了?好些天不见了,盖着这劳什子做什么!’欲待要揭去,反把贾母急出一身冷汗来。宝玉又转念一想道:‘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又歇了一会儿,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揭了。喜娘接去盖头。”曹雪芹的这段描写相当生动具体,新娘薛宝钗的盖头是由新郎宝玉亲手揭去的。
新娘红巾蒙首,始是出于权变,后习而成礼成俗。这里面既有模仿行为,又有追求美学的强烈意识。红色是喜庆,是鲜艳。蒙首是含蓄,是朦胧。在盖头揭开之前,人们对新娘的容貌只能去想象。可以想其丑,也可以想其美。这种悬念为新婚增添了无穷魅力。
结发
结发又称合发、合髻。《古诗源》载汉代苏武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说明汉代已把结发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唐宋两朝承袭前代风俗,婚礼中流行举办结发仪式。敦煌女夫词中有合发诗一首,其词云:“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结,面上贴花红。”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君妇。”北宋欧阳修在谈到婚姻礼俗时,曾提到合发之俗。但当时欧阳修对结发兴起的缘由和目的,表示出有些茫然不解。
前人对结发有三种解释。
一种解释说,结发是束发的意思。古代男女幼时披头散发,或略加梳理,到成年时才把头发束起来。男子二十岁加冠,女子十五岁著笄,笄是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即是女子许嫁之年。刚一成年就结婚,夫妻双方自然都是元配初婚,这样的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另一种解释说,古代女子许配给人家后,便用一根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自己已有婆家。到举行结婚典礼时,由丈夫亲手解下头绳,重新梳理头发。这种仪式被称作结发。
还有第三种解释,新婚时男女双方备剪下一绺头发,结在一起作为夫妻恩爱的信物。按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说法,男人剪左边头发,女人剪右边头发。许多冲破封建礼教而自由相爱的青年男女,为了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常模仿婚礼中的结发仪式,剪下头发绾作同心结。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对这种情形有生动的歌咏:“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这种由头发挽结成的信物,大多保存在女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