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成为周朝的开国之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据史料记载,先周本是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被认为是周族的民族史诗,记载了周民族的发展史。《生民》中记载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神奇诞生及后来对农业的重要贡献,《公刘》记载了后稷的后人公刘率领族人迁移到豳(今陕西彬县一带),《绵》记叙了古公亶父再次率领周人由豳迁移到岐(今陕西岐山一带),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皇矣》、《大明》记叙了太王、王季的功业,并讲述了文王娶大姒生武王,武王替天行道,讨伐商纣,在牧野与殷商作战,灭了殷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司马迁的《史记》对武王伐纣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周武王继位的时候,有姜子牙、周公旦辅佐,还有召公、毕公等贤能的人帮忙出谋划策,于是武王继承了文王未竟的事业,立志将其完成。当时商朝在纣王的统治之下政治已经很腐败了,商纣本人又是个无道的昏君,整日沉溺于荒淫的享乐之中。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殷商在军事上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于是周武王隐忍等待,逐步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在武王继位的第九年,他曾经进行了一次相当于现在的军事演习活动。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观兵的实质是对周王朝军事实力的检阅,当时有800多位诸侯自动赶来参加了观兵,可见周朝已经得到了天下人心,商纣王朝已经形成孤立无援的境况。诸侯纷纷劝告武王趁机伐纣,但是武王自忖军事实力还不够与殷商王朝抗衡,时机不是很成熟,于是退兵而回,等待最佳时机。
两年之后,武王听说商纣荒淫暴虐比以前更加厉害了,他甚至残暴地杀死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见纣王大势已去,抱着乐器跑到了周。武王与部下深入商讨,认定伐纣的时机已经到来了,于是会盟诸侯,集结军队,于次年二月带兵攻到了商之牧野,各诸侯也带兵前来助阵,双方在牧野展开对峙。
商纣大惊,派了70万兵士前来与武王作战。武王在战前发表了战争总动员,遍数商纣的罪恶,指出伐纣战争的正义性,勉励兵士奋力杀敌。周兵士气高涨,相比之下,商纣的部队却没有战斗力,因为大家看见商纣无道,都不愿意为他卖命。战争开始之后,商纣的部队阵前倒戈,反而帮助周武王的部队杀了回来。纣王一看大势已去,于是登上鹿台,将全身裹满珠宝,自焚而亡。武王趁势一举灭了殷商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
点 评
武王伐纣,虽然是以下犯上的举动,但是由于商纣无道,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武王顺应历史潮流,为民除暴,一举消灭了残暴的商纣,救民于水火,故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注 释
忧:忧愁,忧虑。其惟:大概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