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讲述了以下几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由此可见,之推所说的学乃是实学,乃是“施无不达”的学。学习应当应病施药——根据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之推列举了六人,这六类人都可以从古人那里得到启迪而改变自身。扩而充之,则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经由学习而得以提升。学习应当致用,单单口说而不能行,那就不是真学。所以,之推批评了那些只知道吟诗作赋,高谈阔论,一遇到事却一无所用的人。
8.7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学习是为了对自身有益。可是,我却见到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妄自尊大,轻视长者,怠慢同辈。人们憎恨这种人就像仇敌一样,讨厌这种人就像鸱枭一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凌忽:轻视、忽视。
学习是为了增益自身的德行,而不是为了塑造自我感。可是,很多人却拿学习来塑造自我,就此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如此一来,学习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了。
8.8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①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古时的人为了自己而学习,是用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今的人为了别人而学习,只是追求能够取悦于他人。古时的人为了别人而学习,是希望能够履行正道而有利于世人;现今的人为了自己而学习,只是为了修身而走上仕途。学习就像种植果树一样,春天玩赏它的花,秋天收获它的果。讲习文章,就好比春天赏花;修身而利于事业,就好比秋天收果。 说:同悦。 登:成熟。
学习分为两个方面:为己和为人。
为己是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成就自身;为人是希望能够履行正道而利益世人。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成己成物。
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为己是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为人则是为了取悦于他人(背后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如此一来,学习就沦为成就自我、满足私欲的工具。如今,这种自我主义的学习非常盛行,所以导致社会中人人自私自利,而缺失了应有的公德心,更不用谈拥有行道利世的志愿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当重新确立学习的正确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够抵制自我主义的学习。
8.9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①,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③,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④,名闻天下;荀卿⑤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⑥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⑦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⑨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