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宜春 [切换]
    宜春KTV招聘网 > 宜春热点资讯 > 宜春励志/美文 >  七八岁的子弟不论聪明还是愚钝都应该到私塾读书使他粗略知道做人

    七八岁的子弟不论聪明还是愚钝都应该到私塾读书使他粗略知道做人

    时间:2022-10-27 07:26:17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345次   【】【】【网站投稿
    七八岁的子弟,不论聪明还是愚钝,都应该到私塾读书,使他粗略知道做人的道理。到了十五六岁,然后观察他的资质禀赋和个人志向,做农民还是读书人,开始辨别他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从幼年起就不会游手好闲,堕入不良、邪恶的境地,也就容易教育成为善良仁爱的人。即使研习诗书,也不可以不让他知道播种与收获的农事;即使拿着农具劳动,也不可以不让他知道诗书中的道义。慝(tè):奸邪,邪恶。肄:研习、学习。稼穑(jiàsè

    七八岁的子弟,不论聪明还是愚钝,都应该到私塾读书,使他粗略知道做人的道理。到了十五六岁,然后观察他的资质禀赋和个人志向,做农民还是读书人,开始辨别他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从幼年起就不会游手好闲,堕入不良、邪恶的境地,也就容易教育成为善良仁爱的人。即使研习诗书,也不可以不让他知道播种与收获的农事;即使拿着农具劳动,也不可以不让他知道诗书中的道义。慝(tè):奸邪,邪恶。肄:研习、学习。稼穑(jiàsè):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耒耜(lěisì):农具的总称。耜是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耒是耜上的弯木柄。

    张履祥认为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读书,知道伦理道德与行事准则。但不是一味强调只能做读书人,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资质和志向辨别孩子的职业方向。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之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流的教育教学,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高中,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进一步深造。根据社会需求,通过高考再次分流,分别进入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张履祥一直强调耕与读的辩证统一,所谓耕读相兼。其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曾躬耕于南阳,耕读以待明主;“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则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家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耕”发生了变化,与时俱进,便有了商读相兼、工读相兼,也即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要废弃读书。

    (七)近世以耕为耻,只缘制科文艺①取士,故竞趋浮末,遂至耻非所耻耳。若汉世孝悌力田②为科,人即以为荣矣。实论之,耕则无游惰之患,无饥寒之忧,无外慕失足之虞,无骄侈黠诈③之习。思无越畔,土物爱,厥心臧④,保世承家之本也。但因而废学,一任蚩顽,则不可耳。

    近代的人以耕田务农为耻,只因为朝廷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所以争先恐后地追逐科考功名这类浮名,而忘记了农耕之本,于是把不应引以为耻的事情视作耻辱。如汉朝把孝悌的德行和耕作的才能都作为选拔官员的科目,人们就会把耕田务农当作荣耀了。其实,耕田务农则不会有游荡懒惰的祸患,不会有饥饿寒冷的担忧,不会有向外羡慕他人而误入歧途的过虑,不会有骄纵奢侈、狡猾奸诈等等恶习。在思想上,则严守庄稼人的底线,爱惜庄稼,心地善良,就能保持宗族世代相传的家业根本。但是如果因此而荒废学业,任凭他愚昧顽固,则是不可以的。制科文艺:即八股文。明清时期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主要依据八股文的写作水平。孝悌力田: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始于汉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悌德行和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选者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到汉文帝时,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黠(xiá)诈:狡猾而奸诈。臧:善。

    张履祥批判了古人读书的功利性:为了追逐科考上的浮名,就忘了农耕之本。在科举时代,大多数读书人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以求做官,因为做官了就能给读书人带来经济与地位的丰厚回报。在现代社会中,同样不能只为考试而读书,而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懂得道义。他认为时人引以为耻的耕田务农能让人免受饥饿,免入歧途,爱惜庄稼,心地善良,这些才是保持祖宗家业的根本。

    (八)文武本无二道。古者农人为卒伍,公卿为将帅。兵亦儒者当知,安可不学?但目前所见,人家子弟才习兵矢,便有犯上作乱之事。戾①傲施于父兄,恣睢②行于同列。小则败行危身,大则流为盗贼。又似武事决不可学,何也?由其始初未尝教以孝悌忠信,使知礼义,而所训习之人,率皆嚣悍无赖。故其血气心知之险导其端,而迸发如决溃堤,泛滥四出也。须看子弟年三十左右,德性驯良,学粗有得,志趣远大,才足干济者,乃延笃学名儒,本其平日所肄经史大纲,益加详究。若朝廷邦国、礼乐刑政、天文律数、屯田水利、边方险要之类,事事讲求,则兵法亦是一种学问。或能负笈远游,博学无方,固皆分内当为,不可自限。然此等子弟,自是不易得,非可一概论也。若方幼少,启以搏击战斗,使不仁之机先动于气志,而得善其终者寡矣。

    学文与学武,原本不是两个不相干的发展方向。古代农夫可以成为士兵,朝中的公卿也可以成为将领统帅。兵法、武艺也是读书人应该知道的,怎么可以不学习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家族里的子弟才开始练习兵器,就会有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对待父亲、兄长性情乖张傲慢,对待同辈放纵暴戾。往小的方面说会败坏品行危及自身,往大的方面说就会成为盗贼。似乎武艺又是决不可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不曾用孝悌忠信教育子弟,使他们知道礼法道义,而那些练习武艺的人,大多强悍而蛮不讲理。所以就会因为他们的血气之勇、心理智力之粗浅,而引发道德败坏的危险,爆发出来就如同河流决堤,以致泛滥四出无法控制。必须等到子弟三十岁左右,道德品行和顺善良,学业大略有所领会,志向和兴趣长远而广阔,才能也足以济世,就聘请专心好学、颇有名望的儒者做老师,根据他平时学习的经史大纲,进行更加详细地探究。如国家的礼乐制度、刑法政教、天文历算、屯田水利、边防险要之类,每一件事都能有所讲求,那么兵法也是一种学问。有的人能够背着书箱到外地求学,学识广博且不限定在某一个方向,这本来就是学者分内的事,不可自我限制。然而这样的子弟,自然是不容易得到的,不可一概而论。如果子弟正当年少,用搏击、战斗来开导启发,使得他们不太仁慈的一面比正当的志向更早被开发出来,那么将来能够得到善终的人就很少了。戾(lì):性情乖张。恣睢(suī):放纵、暴戾的样子。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品行端庄、体格健壮、知识渊博、文武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英才的至高要求。张履祥强调“文武本无二道”一条,就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期待。在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双全的人不在少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十五好剑术”的诗仙李白,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书魂”颜真卿,率领抗金义军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平定叛乱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等等。现代教育也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实道理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德育为先。

    (九)盗贼、倡优①、人奴之类,辱家门,蹈刑戮②,父不欲以为子,祖不欲以为孙,兄弟、族人不欲其为兄弟、族人,世所知也。若夫不孝敬于父兄,不率从于师长,不顾是非,不畏刑宪,豪横无耻,与游惰无业、市侩徒隶之类,其流实有甚于盗贼。种种者与众绝之,岂云过乎?

    盗贼、戏子、奴仆这一类人,常使家族蒙羞,遭受各种刑罚,父亲不想把他当作子女,祖父不想把他当作子孙,兄弟、族人不想把他当作兄弟、族人,这是世人都知道的。至于对父母兄长不孝顺、尊敬,对老师长辈不顺从,不考虑是非,不畏惧刑法,强暴蛮横而没有羞耻之心,以及无业游民、贪图私利的人、服劳役的犯人等,他们的等级实在比盗贼还要低下。老百姓想要与这些各色各样的人断绝往来,怎么能说是过分呢?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刑戮:受刑罚或被处死,亦指各种刑罚。

    最新便民信息
    宜春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