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诸侯立国总是要经过一番谦让才能就位即使以武力豪夺、
在古代中国,诸侯立国总是要经过一番谦让才能就位。即使以武力豪夺、阴谋篡逆,在登上大位之时,也要做一番谦让的虚伪文饰,以显德行,以收众心。尤其是那些以阴谋诡诈或武力威逼夺取政权的,更是要大张旗鼓地做出遮羞的禅让模样,以欺天下,也使自己心安理得。
正是因为过分强调谦让,养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保守退让的心态,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地束缚了国民的进取心,凡事总是观望,缺少主动争取的积极意识,从而使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甚至于对那些勇于进取负责的人也看不惯,大加挞伐。这种观念,至今仍在扼杀着我们民族的创造精神。
谦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如果能够面临利益的取舍,能够保持真诚的谦让心态,那么这是值得赞美的;但是,谦让到了虚伪而又不恭敬的程度,则是危险的。尤其是在大义面前,如果没有勇于承担的大无畏精神,一味地谦让,则只能令人觉得不可信赖。
在现实社会之中,竞争已成为主题,事事谦让只能使自己陷于被动。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过于谦让并不值得提倡。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你的谦让,将无法去适应它。我们为什么不能树立“我能做,我能做好,我一定能做好”的进取精神呢?能就能,不能就不能,实事求是,为什么要做出言不由衷的违心之举呢?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夫子说:“不必忧虑没有地位,应当自问是否具备所以立乎其位的学问与道德修养;不必耿耿于没有人知道自己,而要力求使自己成为值得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真才实学又德行高尚的人。”
程子曰:“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已矣。”
成名成家
人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一时一事的沉沦或荣耀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不必在意,重要的是充实自己,坚持到底。仔细想想,我们的那些懊丧无不是因为我们的近视和浮躁,因而显得琐屑和矫情。还是静下心来,立足于自身的学问、才能的修养,使自己具备足以胜任事业要求的全面素质。不必自我烦忧,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成就,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努力的程度。不论成功或失败,也不论顺遂或曲折,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谁也不可改变。只有这样的跌宕起伏,才成就了你作为人的一生的特定意义。
人的成功有先后迟早,不必抱怨,也不必忧虑,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可供凭依的资质,要有立足的根本,要有能够使自己站稳的基础,要有站得好的素养,从而使自己适时站到合适的位置,并发挥出体现自己德行的作为。莫患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题是你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吗?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有一个核心贯穿其中,始终不变。”曾子说:“是。”夫子离开后,同学们问:“是什么呢?”曾子说:“夫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忠恕’二字。”
朱子曰:“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又曰:“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 癔症发作和人格特质有关系 心理治疗是基本措施[图]
-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图]
- 改元和改朝换代不同改朝换代同时面临着年号的改变改元在同一个朝[图]
- 勍(qínɡ)强大强有力王觐光说壬午年参加乡试时与几位朋友[图]
- 先生曰“只缘后儒将未发已发分说了只得劈头说个无未发已发使人自[图]
- 反同“返”左师公说“老臣我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材而我衰老了[图]
- 锦衾遗洛浦将锦缎的被子送与美人谓男女定情、结婚洛浦洛水之滨传[图]
- 太史公说当我阅读世家记载时看到卫宣公太子因妻被杀弟弟子寿与太[图]
- 从时代来说颂产生得最早但数量最少《诗经》三百零五篇中《颂》诗[图]
- 陆逊率大队人马向襄阳挺进行至中途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并改后队为前[图]